普洱茶,淡的就是淡的,浓的就是浓的,但淡并不一定是寡淡。从普洱茶汤的汤体呈现和汤感两方面来看,很多很手茶友容易把它们混淆起来。
一、茶淡形成的原因:
地域环境和树种以及树龄,在同地域环境、品种及采用同一种工艺下,树龄的大小在茶汤体和汤感两方面很容易去区别出谁更淡。
首先明确的一个答案是大树龄茶和小树龄茶的汤体呈现(外感)有可能是一样,肉眼看不出谁淡。
其次汤感(内感),也就是人把茶汤喝进嘴咽下去并等待一段时间。新手容易混淆的点就在于这里,他们往往把茶汤喝进嘴就在谈论这个茶。所以小树龄茶在嘴巴的茶汤口感往往比大树龄茶的浓。这是因为内含物质的差距。小树龄茶汤的各方面协调度比不上大树龄茶。所以某一种感觉如涩、苦突出,就会很容易感受到,就会觉得是味浓重,大树龄茶会觉得淡。
而要分清的技巧也很简单,把咽下去和等待一段时间的感觉记住,再继续喝下去几泡茶汤。
两者的差距就会不断的被放大,大树龄茶的感觉可能会一直保持平衡下去不会轻易变淡,小树龄茶会在几泡之后走下坡路,变淡得非常快。小树龄茶的汤感浓重来得快去得快,大树龄的茶会持续很长时间。所以,有些茶友认为古树茶淡,小树茶浓。就是上面的原因造成的。
在跨地域环境和树龄、树种、工艺的不同普洱茶的对比中,其实只要你掌握了上面的技巧,也会变得很容易分清哪些地区的茶是浓,哪些地区的茶是淡。这就延伸出普洱茶中:古树茶和小树茶中都有浓和淡的,并非绝对的,不同地域就是相对的。
那么不同泡法会不会影响这种浓淡度呢?答案是肯定会的,这就涉及到个人的口味轻重问题,背后的本质是投茶量(容器)、泡茶用水比、泡法。
投茶量(容器),很多人会忽略两个点,比如盖碗的满容是150CC,投茶8克,会认为茶水比是1:18.75。泡10开茶的总用水是1500CC。其实是错的,正常泡茶注水会满容吗?满容盖碗怎么拿起来?干茶泡开后占盖碗空间容积,并不能注水满容,就算满容倒出的茶汤也不是150CC。水的质量、体积、容积是1:1:1。详细延伸阅读下面👇🏻这几篇文章。
关于茶水比和泡茶用水量的实际对比情况
关于投茶和盖碗用水比例的探究二
普洱茶为什么建议投茶8克起?普洱茶茶水比再探究三
泡法的不同,能决定不同茶的入口浓淡度。很简单的一个浸泡坐杯时间长即可变浓,反正变淡。
图片
二、寡淡跟淡的区别
寡淡,不是当年新茶茶汤那种看上去水水的清淡。而是喝到嘴巴里汤感很薄(不饱满不丰富的感觉)。寡淡是淡之下到一定程度。也就是说寡淡是比淡还不好的一个级别。
普洱茶中,寡淡多集中在夏季茶中。年份普洱茶中也会有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